本以为各种房地产政策利好下,房企风险问题正在逐步化解,看来我错了,没想到最大的房企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还在更加恶化,那些中小房企又是怎样就更不用说了。
8月10日,碧桂园突发公告,披露公司上半年预计出现较大亏损,未经审计的亏损额度大约介乎约450亿元至550亿元。对于亏损原因,碧桂园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主要是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影响下,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物业项目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
在公告中,碧桂园表示,公司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简直是祸不单行,越是有困难各种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8月10日早间,穆迪也将碧桂园评级从B1下调至Caa1,这或许与此前此前未能支付美元债券的利息有关。
对于种种不利因素,碧桂园也做了反思表示,之前对市场下行的深度、烈度和持续度估计不足,没有做出及时调整,对三四线及更低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
但是碧桂园表示,仍然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要坚守责任、全力自救。同时还给出了四大自救措施。
一是全力以赴保交付;二是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三是保障经营有序开展;四是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努力渡过难关。
碧桂园的态度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但是碧桂园的问题的确很大,比我们想象中都很大。最近,可以说碧桂园成了舆论暴风眼,因为它太大了,备受广泛关注,所以,各种新闻如潮水般涌来。
就在同一天的8月10日,恒大地产也连发多份报告,包括过去两年的债券年报、半年报、年度审计报告、半年度财报等。
数据显示,恒大地产2022年度净亏损人民币527.20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人民币16787.47亿元,而公司的货币资金总额为人民币91.73亿元。公司总负债18338.19亿元,总资产14685.57亿元,已资不抵债。
对于资不抵债,恒大给出的理由是,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陷入债务违约的流动性困境。债务风险化解方案进度不及计划预期,受流动性危机持续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
同样,如同碧桂园一样,恒大也做出了4大自救承诺,第一,继续聚焦房地产项目的竣工交付;第二,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努力盘活资金;第三,精简机构、节约成本;第四,聘请财务顾问评估公司情况,探索对所有利益相关方最优的整体债务解决方案。
两个都曾号称是宇宙最大房企,恒大和碧桂园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也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更为激进,一个更偏保守。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再保守,在一个比较浮躁和疯狂的时代,碧桂园也难以独善其身。同样也是负债高企。
恒大和碧桂园这两个巨头居然累积超4万亿的巨额负债,恒大负债2.4万亿人民币,碧桂园也居然有高达负债1.6万亿,这两家企业的债务额对整个经济有多大影响不言而喻。
对于碧桂园和恒大的反思态度没话说,但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房地产行业大多数房企的问题,他们的问题爆发也早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没想到各方努力下,居然再次令人感到恐惧。
至于原因和反思的话不再多说,因为早在疯狂时代我就多次提醒,不要竭泽而渔,高负债高周转不可持续,不过我没想到的是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或许受到了客观因素的影响加速了这种局面的到来。
先不追究责任,至少眼下要把所有的损失降到最低。如何来让大家的合法权益尽量少受到侵害呢?作为最大房企的碧桂园和恒大又当如何化解这种风险?
我认为保交楼自不必多说,这是最大的民生,一切都得确保房子保质保量完成。我不懂如何化解,因为路都是自己走的,我想反思的也不仅仅是房企。但我知道,稳定依然是大局。
对此,两位经济学家马光远和任泽平也多次呼吁,救救他们。
近日,马光远就表示,恒大消失是最容易的,也是最解脱的,但对于利益关联方而言,这是最坏的选择。只要恒大活着,并且能够解决流动性,债务就不会变成坏账,项目就比现在值钱,还债的概率会大大提高。拯救恒大并不是让大家你一分我一分出钱,而是通过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的方式让其损失变小。
马光远还呼吁地方不能随便再没收恒大的土地了,不要“落井下石”。
当然对于马光远的建议有人反对有人支持,不多说,因为大家说的都对,都是明面上的道理。没必要争论,就看接下来如何处理恒大事件。
而对于碧桂园,任泽平也在8月11日发文建议帮帮碧桂园等。不仅是因为大而不能倒,而是守住金融风险底线、守住民生底线的需要。任泽平开出的药方也是在需求端政策调整。
他说,以下政策可以考虑,比如,降低首套房首付比、降低房贷利率、降低改善型住房交易税费、“认房不用认贷”、适当放开限购限贷限价限售措施等,大力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
任泽平深信,随着国家释放积极信号,房地产市场有望软着陆,市场信心有望逐步恢复。大家认为这些房企要不要救,又该如何救?
我只想说,房企肯定有自己的问题,但究竟是谁让他们走成了今天这样?我想,都应该反思。我还是那句话,谁对谁错都不是现在该追究的,稳定依然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