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擎科技:一款7纳米汽车芯片的诞生

近日,吉利汽车旗下全新SUV领克08正式上市,首搭国产自研车规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

这款芯片由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擎科技”)于2021年推出,并已于去年年底前实现量产。

“武汉市提出科创企业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出更大贡献。”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表示,这个政策导向提振了企业信心,芯擎科技将继续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与专长推动国产芯片走向更高标准,为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进一步赋能。

从7纳米入场

对标高通旗舰芯片8155

搭载芯片“龙鹰一号”的车机全功能演示台。

在汽车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智能座舱方兴未艾。据英国市场调查机构马基特(IHS Markit)公开披露的数据,2020年中国市场智能座舱渗透率为48.8%,预计到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75%以上。

2018年,一大批汽车芯片初创公司在国内外涌现。当大部分厂商瞄准28纳米至12纳米制程时,汪凯博士带领芯擎科技选择对标国际最高水准的“7纳米汽车芯片”入场,直接对标高通旗舰芯片8155。

“7纳米是一个完整的工艺节点,不管是良品率、工艺、经验、生产制造还是车规级,它都进入了一个完备的成熟期。作为国内的‘独一家’,我们从7纳米切入,也能形成一个高的‘护城河’。”汪凯说。

一颗汽车芯片从立项、设计、流片、车规认证、车型导入验证,到量产装车,通常需要3—5年的时间。当性能、指标某一项检测不达标,一切推倒回到原点,重新设计、建模等,循环往复。而芯擎科技做到是18个月,一年半!同行眼中的超快速度。

“人才是核心。”汪凯言简意赅地说出“芯擎速度”背后的武器。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芯擎科技。一进办公区,一张蓝色海报、白色的五个大字吸引眼球——正是汪凯所说的“人才是核心”。

这是一个“既懂车又懂芯片”的团队。走在芯擎科技公司里,擦肩而过的几乎都是硕士、博士,他们来自英特尔、英伟达、AMD、海思等头部芯片大厂以及车企、汽车一级供应商企业。其核心技术团队更是平均拥有15年以上行业经验。

汪凯认为,造芯片一定要从比较高的位置开始做。第一,能在行业中起到领军作用;第二,能有好的毛利收入;第三,好的平台才能吸引更多好的人,做出好的产品。

与时间赛跑

上百位研发人员全力以赴

“萝卜快跑”无人自动驾驶车辆行驶中。记者许魏巍 摄(资料图)

量产前夕,在昏暗的夜色中,武汉经开区南太子湖创新谷里,芯擎科技办公区的灯总是亮着。实验室里,技术人员们围着纵横交错的线路反复测试最优路径;会议室里,管理层每晚8时准时响起讨论声。

数百公里外的上海、北京,芯擎科技分部内同样灯火通明,戴着耳机的年轻人虽处异地,却实时同步项目进展;实验数据也同步刷新,痛点、难点也同步解决。

“从流片到量产,中间隔着几个太平洋。”提及芯片制造过程,汪凯这样形容芯片的“难产”程度。

回忆起“龙鹰一号”流片点亮前夕,毕业于北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发人员称:“仿真测试阶段遇到阶段性故障。近一个月时间,不是做实验就是在复盘实验的路上。”测试、分析结果、对比差异、逐一排查数据,他和同事马不停蹄,和时间赛跑。

汪凯博士把这颗芯片称作整个团队的小宝宝:“在出生前,我们每个人心里都非常紧张。在芯片返回实验室前,实验室的PCB板已经做了很多轮测试,保证外部硬件的性能表现”。

流片这天,“龙鹰一号”抵达芯擎科技上海实验室,10分钟启动CPU(中央处理器),不到半小时,芯片顺利点亮,所有参数均达到设计标准。

2021年10月28日下午3时36分,“龙鹰一号”返回武汉。公司上下一片欢呼,所有员工激动不已,不少研发人员的眼眶也悄悄湿润,见面做得最多的是互相拥抱庆祝。公司大楼里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它凝结的是我们所有人的心血。只要努力,我们不仅是最快的,也是最好的。”汪凯说。

目前,领克08全新的发售意味着芯擎科技在国产高端汽车芯片领域的强大实力得到了市场认证,一举打破高性能车规级芯片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全新选择。

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信心满满地展望:“未来,我们还将与更多车企一起合作,比如长安、长城、东风、广汽,我们希望能够与国内其他知名的汽车厂一起研发,提供更好的适配产品。”

(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通讯员孙亚云)

【编辑:张靖】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3-11-21 21:29
下一篇 2023-11-21 13:26

相关推荐